fbpx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菇類為何被歸類為「蔬菜」?

在飲食文化中,菇類向來被視為重要的角色。隨著栽培技術的進步,像是洋菇、美白菇、鴻喜菇、秀珍菇、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等都已是餐桌上常見食材,也變換出許多不同的料理。我們常將菇類當成「蔬菜」食用,但它其實是屬於「真菌」類,那為什麼我們會把菇類當成蔬菜看待呢? 事實上,這與飲食史有關。古人發現,有些具備食用價值的「蔬菜」可以藉由人為的種植大量生產,於是廣為栽培這些所謂的「蔬菜」來供人們食用。但隨著營養知識與科技發展,人們從生物學、營養學等不同角度切入,來逐漸認識過往所食用的「蔬菜」到底如何分類。 好比我們常吃的白蘿蔔,從生物學來看其實是植物的根部;另外像是南瓜,生物學把它劃分在植物的果實,但從營養學來看,南瓜含有比大多數蔬菜還多的澱粉,因此它被劃分在「全榖雜糧類」而非「蔬菜類」。 因此,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菇類其實是屬於「真菌」,但從營養學的面向來看,菇類大多熱量低,所含的三大營養素比例以及能夠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等的特性,其實都跟蔬菜十分相似,因此營養學仍將各式各樣的菇視為「蔬菜類」的一員,稱為菌菇類。基於上述理由,我們也會把雨來菇、海帶、紫菜等這類食材當成是「蔬菜類…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植物只有葉子可以吃嗎?莖也是很棒的營養來源!

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六個部分組成,平常吃蔬菜,我們最常吃的是「葉子」部分,但其實植物的「莖」也常被作為食用的食材,你知道哪些植物的莖可以吃嗎? 基本上,會使用「營養素的比例」原則,將可食用的植物莖分成幾種: 像是馬鈴薯、菊芋、山藥、芋、蓮藕、荸薺等這類植物,雖然食用的部位是莖部,但因為富含澱粉,就營養學角度來看,是屬於全榖雜糧類。 另外像蘆筍、竹筍、茭白筍、嫩莖萵苣(菜心)、大頭菜、榨菜、洋蔥、薑、紅蔥頭、半天筍、大心菜(莖用芥菜)這類的莖,營養素比例相對接近葉菜類,從營養學角度,會被劃分在蔬菜類。 不過,有些蔬菜,雖然食用的部位很像莖,但其實是屬於「花」的一部分,像是烹煮後口感爽脆的「油菜花苔」是油菜的花梗與花苞;或者在港式料理中常見,芥藍開花時長出的花苔;或者是青花菜的花梗,都會被歸類在可食用的花。 植物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元,雖然我們大多食用的是植物的葉子,但「莖菜」也是可以被食用的,但透過攝取「莖菜」中的營養素,也能獲得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也是一種可以替換葉菜類,增加飲食多元性的好選擇唷!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娃娃菜、小白菜,是大白菜的小孩嗎?

在超市裡,這幾年常可看到外型和大白菜相似,但體型卻比較迷你的「娃娃菜」,看似大白菜縮小版的娃娃菜,是它的小孩嗎?而小白菜是因為大白菜的小時候嗎?長大之後就會變成大白菜? 其實,不論是娃娃菜或者是小白菜,都各自有它們的生長與外型特性,即使多種一些時間,也不會變成大白菜。但根據生物學分類定義,不管是娃娃菜、小白菜還是大白菜,都屬十字花科家族中,學名為「Brassica rapa」的物種,這三種菜,實際上屬於同一家人,但為什麼明明是一家人,卻長得這麼不一樣呢? 這要歸功於人類的育種技術。在古代,人們會為了食物特定口感、或者是加工需求,對作物進行篩選,以白菜為例,在時間的演變下,經歷代代繁衍,逐漸衍生出像是小白菜、青江菜、小松菜、奶油白菜等不結球的白菜,又或者像是蚵白菜這種的半結球白菜,還有像是包心白菜、山東白菜、娃娃菜等結球白菜這三大類不同的白菜類型。 這些型態各異的「白菜」,也融合了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成就豐富的飲食文化。像韓國用大白菜醃製泡菜,中國北方用白菜作餃子內餡,或是醃製酸白菜煮成火鍋,而在四川有道開水白菜的菜式,台菜則有經典的白菜滷,更別說是港式餐桌上常見的奶油燉白菜等,甚至在藝…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吃菇類真的能大幅提升免疫力,甚至到過強的程度嗎?

單單靠多吃菇類就能大幅提升免疫力,甚至讓免疫力過強? 地球上有數萬種蕈菇,像是香菇、洋菇、杏鮑菇、木耳、金針菇等等,由於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素,自古以來就有悠久的食用歷史。不過網路上盛傳吃蕈菇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造成免疫力過強的效果,這是真的嗎? 在蕈菇相關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蕈菇含有多醣體的成分,可以提升免疫功能,同時也能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戰鬥力,且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和活性,被視為抗癌的明日之星。 而像是長期在東亞被視為藥材的靈芝、牛樟芝等,因為含有β-葡聚醣、三萜類、多醣體等多種具免疫調節效果的活性物質,業者會以靈芝、牛樟芝為原料,萃取這些有效的活性物質,製作成膳食補充劑,並獲得官方認可的「健康食品認證」後,成為商品販售。 但要提醒的是,若想要透過以單單吃菇類來提升免疫力,其實需要吃進相當大的份量才會有效果,就算吃進這麼多菇類,這些有效的成分不一定能被人體直接分解利用外,也無法全數被吸收,再加上蕈菇雖有許多潛在的好處,但各種菇類所含的成分容易因為栽培環境、季節變化影響,因此,不大可能僅靠吃入大量的菇類,就能夠直接顯著提升免疫力,甚至造成過強的情況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變黃的米和長米蟲的米,哪個能吃?

我們總是習慣將白米買回放在米缸中,但是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某天發現白米竟然變黃了!或者是米缸中爬滿了米蟲,這種情況下,這些白米還能食用嗎? 白米呈現黃色時,已有黴菌滋生,請勿食用 白米為什麼會轉黃?要是採收時沒有完全烘乾、製程及保存管控不佳,讓米的含水量超過14%,或是室溫溫度過高,都有可能使得「白米呼吸變快」,而產生大量的熱和水分,提高白米的溫度和濕度,讓白米品質加快劣化,而產生一股油耗味、酸味,米的外表就會逐漸變黃,還因此成為黴菌發育溫床,產生大量的黴菌毒素,若不慎食用,會對人體產生毒性,因此當一般白米呈現黃色,原則上就不應該食用。 想要防止白米變黃,建議可以從儲藏環境下手,像是白米開封後沒吃完,就放進冰箱冷藏,可有效維持白米的新鮮,防止受到黴菌影響。 長米蟲時,經過處理後還是可以食用 通常,家裡食用米中最常看到的米蟲,就是象鼻蟲,又被稱為「米象」,這種生長在穀物表面的昆蟲,有時會看到在米缸中橫行,連帶使得其他白米被破壞,呈現粉末狀,那麼,我們就要把沒吃完的米都丟掉嗎? 其實米象本身不具毒性,所以長米蟲的白米只要沒有變質或腐敗,經過洗淨仍然可以吃,若是發現有米蟲的行蹤,可以把…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麵的種類這麼多種,該如何選擇才能吃得健康?

我們常會選擇用一碗麵解決一餐,但這麼多的麵條種類,你可以透過聰明選擇,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麵條是以麵粉、水及少量鹽巴,依適當比例混合揉至麵糰筋性產生後,再切條製成,若過程中未做特殊加工,製出的就是陽春麵、刀削麵、手工拉麵等生鮮白麵條,這類麵條放置室溫下容易腐敗,建議應以冷藏或冷凍保存;此外,常見的白色意麵也屬於此類,比較特別的是,過去為了增加意麵的嚼勁,製作時會加入蛋,而現今因為技術進步,不加蛋也能很有嚼勁,改善意麵加蛋後保存期較短的缺點。 某些種類麵條,在製程中會先進行適當的加熱處理,像是日式烏龍麵、黃色油麵就屬此類,由於經過水煮加熱,水分含量高容易腐敗,因此會更重視保存;不過也有些麵條,像是炸過的鍋燒意麵、雞絲麵等,由於製作時先經油炸,因此會比其他類型的麵條熱量更高。 麵條種類多元,因此在選擇時,有幾個訣竅可以做為參考,來減少油脂與熱量的攝取。 一、避開高熱量麵條 選擇麵條時,可以避開像是雞絲麵、油炸速食麵這類經過油炸的麵條,因為製作過程中吸附了較多油脂,食用過量容易吃進過多熱量。建議可選擇陽春麵、刀削麵、拉麵這類比較低熱量的麵條。 二、避免高熱量的湯頭或佐料 除了麵條本身的熱量與…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油麵含有硼砂? 吃了對身體不好?

你常吃到黃澄澄的油麵嗎?是鹹香味十足的台式炒麵?還是拌上肉燥的切仔麵?或者是用勾芡增添風味的肉羹麵?在街頭小店從不缺席的油麵料理,網路上卻流傳各種不同的傳聞,像是油麵總帶有特殊的味道?油麵其實含有硼砂對身體有害?油麵很油所以熱量特別高?這些說法,你聽過嗎,它們都是正確的嗎? 油麵特殊味道來源 油麵在製作時會添加碳酸鈉或碳酸鉀等食用鹼,去改良麵糰的口感,讓麵條煮熟後更有彈性,也有讓麵體變黃的效果,這就是油麵有特殊味道的原因,不過,食用鹼只要合法添加,基本上對健康人的身體安全無虞。 現代油麵不使用硼砂 過去製作油麵,的確會藉由額外添加硼砂來增加麵條脆度跟口感,也可防止澱粉膨脹時產生過度黏著的效果,但因對人體有害,政府已明文禁止使用,因此,現在吃油麵,並不會吃進硼砂。 油麵熱量並非最高的 油麵之所以稱做「油麵」,是因為製造時會添加少許油脂來讓麵條滑順,這些油脂並未大幅度影響油麵的熱量。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21年抽樣資料顯示,同為100公克的乾麵條,油麵每100公克含1.2公克油脂,白麵每100公克含1.4公克油脂,鍋燒意麵每100公克含高達22.4公克油脂,因此,真正熱量高的是油炸過…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無可比擬的新鮮度!用在地食材玩出料理新創意

台灣在地食材主要分為五大類:海鮮、肉類、蔬菜、水果、香草。 台灣海鮮種類豐富,肉類品質優異 台灣的海鮮種類非常豐富,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所捕獲的甲殼類、魚類都不同,現流海鮮僅需原味燒烤、加點醬料提鮮,就能吃得到鮮甜自然的海味。除了海鮮之外,台灣的黑毛豬、薩索雞、胭脂鴨等肉類,品質非常好,用來製作頂級法式料理毫不遜色。 高級餐廳都愛用台灣自產無花果 台灣水果向來享譽國際,多種水果產期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用來做淋醬可為菜餚增色不少,近年由國外引進、台灣在地種植的無花果,品質更是超越一般水準,口感Q軟甜美又多汁,許多餐廳都已用台灣自產無花果取代進口無花果。 地瓜、山蘇、龍鬚菜,都是台灣特有的美味 此外,台灣擁有很多特色蔬菜,像是過貓、龍鬚菜、山蘇等,風味獨特,令人一試驚艷;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地瓜,品種多達十種以上,用來蒸、煮、炸皆可,甜、鹹都好吃,豐富的變化性早已跨越國界。 原住民部落香料驚艷味蕾 刺蔥、馬告等原住民部落香料,風味獨特,因此被米其林主廚林明健視為靈魂調味元素,適合用來增添法式料理的內涵。他說:「食材要夠新鮮,才能傳遞最直接真實的美味,消費者也才能吃得安心又滿足。」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道地口味讓人驚艷,在地口味令人懷念

你的「正宗」,是不是我的「道地」?你我在嚐鮮試吃異國美食時,應該追求原汁原味的「道地」口味,還是我們比較習慣的「在地」口味? 「在地化口味」讓大眾「吃得習慣」 早期台灣所謂的「西餐廳」,大多只有牛排館、義大利餐廳,因為這是大眾較能接受的異國風味。為了提高民眾對外來食物的接受度,讓大眾能「吃得習慣」,這些外來的料理口味大多經過「在地化」,例如:把牛排的熟度提高、日式拉麵的湯頭鹹度降低……。但隨著時代演變,大眾對於異國料理的包容度已逐漸提高。 高級餐廳都愛用台灣自產無花果 早期台灣所謂的「西餐廳」,大多只有牛排館、義大利餐廳,因為這是大眾較能接受的異國風味。為了提高民眾對外來食物的接受度,讓大眾能「吃得習慣」,這些外來的料理口味大多經過「在地化」,例如:把牛排的熟度提高、日式拉麵的湯頭鹹度降低……。但隨著時代演變,大眾對於異國料理的包容度已逐漸提高。 「道地口味」讓現代人在餐桌上環遊世界 近年來,台灣異國餐廳蓬勃發展、風格多元,泰式、韓式、希臘、印度料理……,都各有忠實的擁護者。許多人在品嘗美食時,除了追求味蕾和肚腹的滿足,也會希望吃到正宗口味,在餐桌上環遊世界,探索當地的飲食文化;廚師也…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家長善用小心機,養成孩子不挑食

孩子的營養和身體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家長可運用這幾種方法,改善孩子的用餐習慣: 「聽、看、摸」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 食物的吸引力和聽覺有關,大口咬下洋芋片「卡滋卡滋」清脆的聲音,絕對比啃胡蘿蔔的聲音更加令人愉悅!日本人吃拉麵發出「漱─漱─」的聲音,也讓人感覺特別美味。想要強化食物對孩子的吸引力,平時可以讓孩子聽一些和食物有關的歌曲,或是讓孩子觀賞蔬菜的圖片、帶孩子一起去菜市場挑食物、參與洗菜過程增加觸摸蔬菜的機會,藉此增進孩子對食材的認識,減少抗拒心理 家長用餐的表情不能「露餡」 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若父母在用餐時對某一樣食物皺眉頭,基於天生的防備機制,孩子自然會對那樣食物保持警戒。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表現出輕鬆愉悅的用餐態度,不隨意批評食物的味道,如果菜餚不好吃,應歸為「烹調得不好吃」,而不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不好」。 不要吃飯配3C導致孩子分心 為了讓孩子專心品嘗食物的味道,吃飯時不要看手機或平板,父母陪伴孩子用餐,營造快樂的氣氛,可以提升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讓孩子胃口更好。。 善用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天性 想要讓孩子把食物吃光光,食物的份量和多樣化是關鍵,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