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在人體每日必須攝取的食物中,可能因為地理環境自然生長的食物種類有限、生活水平較低、或單一的飲食習慣、食品加工過程流失部分營養成分,而產生營養不足的情況。灃食智庫周志輝教授表示,為補充食品中不足之維生素、胺基酸及礦物質所添加的營養添加劑,按生產方法有:化學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發酵法)、天然提取物三大類,營養素來源可以來自植物、動物或礦物質。

來自植物的營養添加劑如葉黃素; 來自動物的營養添加劑如牛磺酸、蛋氨酸等,礦物質則包括鈣、鐵、鎂、硒、鉀等。

根據台灣法規,目前有大約60種營養成分的類別,超過一百多種的營養添加劑,在形態(膠囊、錠狀、粉狀或液狀)、食用對象(嬰兒或成人)都有限量標準,而且立法採正面表列的方式,只有法規列出的添加物才准許使用,除此之外都不得添加。周教授也提醒,營養添加劑作為一般膳食的營養補充,應該符合身體所需標準即可,若在食物中已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仍額外吃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品,就有可能攝取過多的營養素,反而增加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