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日前舉辦「灃食主廚到我家」活動,
灃食主廚傳心法 午餐美味無法擋
灃食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營養5餐計畫」,深入校園廚房蹲點,

▲「灃食主廚到我家」活動讓午餐變美味,也讓孩子透過學習飲食知識!
「灃食主廚到我家」活動前進基隆市、新竹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與高雄市等六縣市校園廚房,各校校廚團隊攜手林奕成主廚,端出與過往不同像是日式雜炊飯、馬告清蒸鱸魚、義式茄汁肉丸、莎莎舞蔬石斑、魚香茄子、味噌紅蘿蔔濃湯等菜色,豐富也滿足了孩子的胃口。
灃食顧問主廚林奕成說,這次活動希望從晨會開始就一路陪伴,建立起校園廚房應該有的SOP,除了提點每道菜的料理心法與技巧外,也很重視事後回饋,「透過細緻溝通來了解團隊目前遇到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方法後,才能讓他們帶著心法,即使面對不同食材,也能思考出應變解方。」
參與活動的校園營養師也分享,事後回饋機制很受用,不但建議當日料理應如何改善,也透過灃食與林奕成的過往豐富經驗,體檢校園廚房,一併整理出人力配置、動線及設備問題,協助團隊解決核心問題。

▲主廚與校廚團隊事後討論回饋,針對當天狀況提出改善建議。
菜色連結飲食知識 讓飲食教育變簡單
「灃食主廚到我家」這次也特別為每道菜色編寫飲食教材,24道菜色都有對應的簡易飲食知識,葉俊甫表示,「孩子每天都要吃午餐,有沒有可能讓飲食知識跟菜色結合,吃進美味的同時,也學習到了簡單的知識,這就要靠每個學校的創意。」參與活動的各校營養師也發展出不同的教材使用方式,有人透過晨會向全校宣導,也有營養師把相關教材製作成影片播放,還有人讓學生直接參與影片配音,讓孩子飲食知識的生產者。
參與活動的營養師說,「灃食編寫的教材資訊豐富,運用起來相當方便,減去很多事先查資料的時間。」也有營養師發現,內容連結當日菜色,有利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透過導師的配合教學,孩子不但進一步認識也更珍惜食物,同時連帶提高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及對陌生食物的接受度。

▲各校營養師發揮創意,發展不同的教材使用方式。
葉俊甫表示,雖然只有一次入校的時間,感謝各校的協助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