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黃河流域的人們,透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及搭配一年當中的氣候變遷、農作生長規律而訂出的曆法。這套曆法歷經了千年的歷史,直到今日也都還影響著農業。

節氣與農業息息相關

俗諺道:「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可見節氣對於農家的重要。在節氣命名時,甚至有些和農活完全扣合。以糧食作物來說,如:「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氣候轉暖,又有較多的雨水滋潤大地,適合農民插秧、播種,因此這個節氣就被命名為「穀雨」!其他還有「芒種」代表此時秋收稻可以開始播種插秧,農民忙著種植等等。

而二十四節氣不僅應用於糧食作物,蔬果、茶葉等也都可參考節氣安排農事。例如:對「春茶」來說必須要在「穀雨」前採收完畢。符合時令播種、生長的農作物,通常因為氣候符合生長條件,蟲害少、生長強健而可減少農藥使用,並且營養又好吃!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選購食材時,不妨多挑在地以及當季的產物,支持農民之外也可以吃得健康!

節氣也影響飲食文化

除了應用於農業以外,節氣也影響著我們的飲食,一到了「立冬」就是要進補,此時街頭販賣的羊肉爐、薑母鴨店陣陣飄香,顧客絡繹不絕,而「冬至」更是要全家齊聚一堂,品嚐暖呼呼的湯圓代表著一家團圓。

節氣是傳統文化的一環,如果想讓孩子更了解節氣的文化底蘊,不妨透過飲食作為孩子認識節氣文化的契機!比起國外的慶祝祭典,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二十四節氣更是需要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