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疼惜農友的用心,「格外品」也能格外好吃與美味!

你知道嗎?台灣大約有5~10%在地農產品在採收後,無緣進入市場,這些被淘汰的蔬果被稱為「格外品」。「格外品」一詞源於日文,意指在市場規格之外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 文旦過中秋節就成「格外品」 「格外品」通常分為「規格不符,過大過小」、「賣相不佳」、「時間不對,供需失衡」等三大類。以節氣型代表水果文旦為例,文旦的銷售大多為了滿足中秋送禮,因此像是過大或者外觀賣相不佳的文旦,一旦過了中秋節,就算文旦品質並沒有較差,也容易成為乏人問津的「格外品」。 「單身鳳梨」在日本大受歡迎 另外,尺寸過小的鳳梨,因為果肉率低不受消費者青睞。如用於拜拜,也因尺寸小而讓人感覺不夠誠意,因此在台灣市場並不受歡迎,但當小鳳梨外銷到日本後,卻發揮了「一個人吃,剛剛好」的優勢,而被冠上「單身鳳梨」的美譽,掀起一波熱銷風潮。 「格外品」不是NG瑕疵品 這些「格外品」雖然不符合主流市場的需求,但是它的美味程度、營養價值、農民種植時的用心,都與一般商品無異,消費者選購水果時,比起關注是否為「格外品」,更應留意的是觀察農產品是否有「變質腐爛、發霉」、「聞起來具怪味」或是「摸起來質地異常軟爛」等狀況。只要消費者開始建立起正確觀念…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銀髮族放心吃,專家教你過健康蔬食生活!

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飲食健康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當蔬食風席捲國內外,高齡朋友該如何開啟健康的蔬食生活? 正視牙口不好的問題 「牙口不好」是長者最容易遇到的飲食難題,若不正視,恐怕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很多老人因口腔肌肉退化,造成咀嚼困難,難以食用肉類或纖維高的蔬菜,轉而攝取澱粉類、肥肉、蛋為主要食物來源,但時間一久,就會出現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像是不吃瘦肉,容易蛋白質不足及缺乏鐵質;沒吃蔬菜則容易便秘;肥肉過量,容易血脂肪偏高。 害怕蛋白質攝取不足,吃太多蛋也是另一個大問題,許多老人在無法吃肉的情況下,以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只有「蛋」,例如炒蛋、蒸蛋等,但是整天吃蛋,容易膩口,如果吃膩蛋卻沒有攝取其他蛋白質,老人家容易蛋白質不足,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生病不易復原,千萬不可輕忽。 靈活運用料理法 每日營養一次到位 事實上,蛋白質來源除了蛋與肉類,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花生也富含蛋白質,在準備長者的食物上,不妨提高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便能降低肉類的食用需求。營養師吳映蓉公開給媽媽的私房菜單中,可見一道大豆絲瓜蛤蜊麵線,就是採用大豆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搭配打碎的蛤蜊、絲瓜增添天然的風味,…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天然食材入菜調味,贏得健康與美麗

青春期與自已的年紀相去甚遠,卻有肌膚容易反覆發炎冒痘的問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重口味,重鹹、高糖的食物,吃起來或許滿足了口腹之慾,卻也在無形之中傷害健康,讓自己處在容易發炎的狀態之中。烹調食物的方法百百種,以天然的食材入菜,除了顧及味蕾的享受,更是為自己的身體迎來不少好處。 聰明攝取「糖」 糖在現代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營養專家也強調,並非不能吃糖,而是「聰明吃糖」,並且要注意一天攝取糖分的總量是否超標。一般在料理過程中,大多人會為了提味而加入糖,但其實許多原態食物本身就蘊含能取代糖的天然風味,建議可多利用天然蔬果加入料理,像是鳳梨、蘋果等,都是可有效取代糖的健康蔬果,除了提供糖分,同時供應了身體其他營養素,像是植化素的補給,便能替身體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善用特性,調出天然美味 想要餐食更好吃,調味方法也是重要的一環,烹煮時,調味料的添加順序是關鍵,以日本料理來說,烹煮時在不同階段依序加入:糖、鹽、發酵品(像是醋、醬油、味噌等),就能降低澀腥味、有效提味,並帶出食材原始的甜鮮。 而除了以上這些傳統調味方式,採用天然食材製成的調味料,也是讓餐點更美味的好選擇,例如每年農曆5、6月差不多是破布子…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樂活蔬食日常不難,循序漸進慢慢來

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環保與愛護動物的意識提升,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蔬食生活蔚為風潮,台灣坊間主打蔬食的餐廳也逐年增加。 近年來吃蔬食這件事,不再只是因為宗教因素,國內外不少名人為倡議環保議題,紛紛加入無肉行列,像是好萊塢明星布萊德彼特、以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都曾公開宣稱自己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在台灣,也有不少年輕朋友,因為尊重生命的緣故由葷轉素,並且試圖在蔬食生活中找樂趣。 追求共好,蔬食生活好處多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石化燃料,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加強地球的溫室效應,讓地球開始「發燒」;更弔詭的是,為了滿足人類吃肉的需求,全球畜牧業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其產生的碳排放量,甚至大過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總量還要高。 隨著碳排放量升高,地球溫度也增高,進而使極地冰山開始溶解,威脅到北極熊和企鵝的生存,越來越多的災害,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的課題。而許多研究顯示,蔬食生活就是一種解方。 蔬果本身就是低碳食材,比吃肉環保,若能每天多攝取當地盛產、顏色豐富的新鮮原態蔬果,不只有益身體健康,讓我們從體內到體外都環保。   享受蔬食生活 避免操之…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小孩不吃蔬果,專家教你隱藏版蔬食料理法

許多人都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高,除了豐富的纖維,還含有讓眼睛看得雪亮的葉黃素、幫助鈣質黏附在骨鈣素上的維生素K。一般而言,成年人比較有健康意識,會刻意多吃蔬果,但小朋友容易憑自己的喜愛來挑食物,且通常被第一個挑走的就是蔬菜,而犧牲的會是孩子的成長和發育,家長不得不重視。 把蔬菜「藏」在料理中 小孩不吃蔬菜的問題很普遍,然而,只要用點心思,把蔬菜巧妙的「混入」料理法,孩子就能在無形中攝取到蔬菜的營養。 譬如將菜剁細與白飯參混在一起,就成了好吃的拌飯;玉米濃湯加入蔬菜,美味中多了份營養;蛋液混合蔬菜,如:絲瓜炒蛋,都是讓孩子好入口的佳餚。除此之外,蔬菜打成泥做成菠菜麵、青醬義大利麵...等,也是解決孩子不吃綠色蔬菜的好方法。 另外,也可運用巧思混搭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例如用九層塔、起司、牛奶自製的「高鈣青醬」,口感吃起來清爽中帶有濃郁奶香,不但孩子們能開心吃,同時也兼顧到健康。 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 現代的小孩喜歡吃白飯或麵條等精緻澱粉,但精緻澱粉不利健康、對人體負擔大,建議把精緻的主食換成較有纖維及多元營養素的主食,例如將白米換成糙米,白土司換成全麥土司,白麵條換成蕎麥麵等,甚至玉米或地瓜高…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有機驗證的產品哪裡不同?為何總是比較貴?

大家都知道有機蔬菜價格較高,甚至可以是慣行農業蔬菜的數倍,這影響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有機蔬菜的意願,但為何有機驗證產品總是比較貴,這次,我們從政府法規及政策為大家解答。 有機驗證限制多 有機農產品之所以貴,基於下列因素: 栽種條件嚴格: 有機蔬菜的土地、水質、種植材料甚至連空氣都需符合規範,例如土地需有圍籬或緩衝帶,避免作物受到汙染,也不得使用基改種子,對於芽菜及苗菜限定只能使用有機種子,且需符合永續利用、增加生物多樣性等原則。 病蟲害管理: 因遵守生物多樣性,不得破壞周圍的天敵棲息地,且需配備紙袋、捕蟲陷阱等物理措施,除蟲、除草大多也依靠人工,或是得採用昂貴的生物農藥。 包裝銷售規範: 需與一般作物分開儲存並採用環保包裝。 上述規範減少了土地利用率並增加額外時間及生產成本,生長環境的維護也比一般作物需更費心。上市前,如農產品經過農民嚴格挑選,能進入市場的量又比收成時更少,即使政府對有機產業有許多補助,但還是不敵高成本的生產方式,最終也只能反應在價格上。 有機農業產量少 除了種植較為嚴格,農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以外,也因為並非廣泛噴灑農藥等方式,有些農作物需要以人工除蟲,甚至有些是不以驅趕…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好厝邊」對農人很重要嗎?

對農民而言,厝邊就是指鄰人的田地。當農民想轉型有機時,「好厝邊」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常扮演著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角色,這是為什麼呢?「厝邊」真的那麼重要嗎? 鄰田污染導致難獲有機驗證 台灣有機驗證已實行多年,有嚴謹的法規與限制。然而,台灣的田地十分緊鄰,對想採行有機農法經營的農民來說,相當容易受到隔壁鄰居的「污染」,而難以達到有機驗證要求。極端來說,只要有一戶噴灑農藥,農藥就有機會隨風飄散到自家田裡,甚至透過一渠渠共用灌溉水影響田地,因此不乏因鄰田影響,而造成驗證有機失敗的案例。 無法採行有機,但改行友善的官田菱角 鄰田污染導致有機驗證的問題,出現在台南官田。台南官田盛產菱角,菱角是生在水中的作物,在灌溉水源共用的情形下,要轉型有機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無法獲得有機驗證。 因此,綠色保育標章因應而生,雖然無法獲得有機驗證,但許多農民仍響應不施放農藥的作法,不僅友善環境,也友善動物,迄今已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友善耕作行列,為的就是一同保護這片土地,並對生態保育盡心力。 人人都可以為永續做出改變 環境保護及永續並非只是少數人的事,每個人都可為此做出改變。除政府部門支持、農民在第一線改變耕作方法外,身…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愛環境、愛自己,你聽過植物性飲食嗎?

近年來社會上流行間歇性斷食、生酮飲食等飲食法,隨著環境意識抬頭,「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討論度也持續上升,植物性飲食以全穀、豆類、蔬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再視情況搭配少量的動物性產品,大家熟知的素食、蛋奶素也屬於其中一種。 不只環境,對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 植物性飲食融入友善環境和健康概念!相比高環境負擔、高消耗,又會增加二氧化碳及甲烷排放的畜產品,選擇以植物性來源為主的飲食型態,更能有效響應友善、永續潮流。根據研究,大多數植物性食物的碳足跡和水足跡明顯低於肉品生產,因此減少食用畜產品,對環境永續發展確實有所幫助。 不只對環境,各國其實都在推崇植物性來源的食物,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也指出,吃植物性飲食能讓血壓、體重和血脂等數值更貼近標準值,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讓人更健康。國健署的飲食指南內,蛋白質食物來源豆類也優於肉類,由此可見,採用植物性飲食可降低許多健康風險! 均衡飲食才是健康唯一的準則 植物性飲食僅來源以植物性為主,並非純素。但很多人會以為植物性飲食就是吃素,又因為不懂得如何均衡攝取營養,反而容易缺乏礦物質鋅或蛋白質。建議選擇植物性飲食的人,仍可以彈…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有機耕作一定對環境、動物100%友善嗎?

台灣有機農業日益興盛,農委會也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法等法案,讓農民與業者得以遵循、接受輔導,達到「農藥、重金屬零檢出」的規範。但符合有機農業的耕作方式,雖能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原則,卻不一定對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有所助益,仍需視農民與業者耕作方式與肥料種類而定。 苦茶粕殺死福壽螺,也傷害微小生物 以防治福壽螺的生態農法為例,福壽螺是許多農民的痛,會大量破壞秧稼,因此慣行農業會使用殺螺劑農藥去除福壽螺。然而,在有機農業的規範下,農民不能使用化學農藥,使得部分農民改使用符合規範的「苦茶粕」取代化學農藥,以苦茶粕中的皂鹼殺死田中的福壽螺。 然而,苦茶粕的皂鹼不只對目標生物福壽螺有殺傷力,同時也會使蚯蚓、魚、蝦、及青蛙等在田間棲息的生物死亡,因此並非所有的生態農法和有機耕種都是百分百生態友善。 農業更融入生態保育的友善 即使是天然來源的除蟲方式,還是可能對生物多樣性及生態造成危害,因此「友善農業」的概念也嶄露頭角,除了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也降低對「土地」的傷害,同時,融入生態保育的概念。 隨著健康蔬食風潮,大家逐漸把焦點放到蔬果食材來源,然而,比起農藥殘留是否為零檢出,我們更應該關注生產方式…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守護環境從吃開始,你有聽過綠色餐飲嗎?

近年來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綠色永續觀念因此盛行,大眾開始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共榮。而想要實踐永續概念,不只是國家政策才能執行的,也能從自身生活開始作起,例如:在食衣住行中的食,就可以是響應的第一步。 綠色餐廳的興起,一起努力落實環境友善! Lorenzini在1994年提出「綠色餐廳(green restaurant)」概念,這是一項提倡從建造、內部設計,到正式營運後的耗材、餐點及廢棄物處理,皆以節水、減少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等有效利用能源措施規劃的餐廳構想。 政府為促進永續發展,推出許多政策鼓勵業者,像是推動「星級環保餐館」及「環保標章餐館」,還有像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等,都是為了由源頭減少垃圾量,同時也持續推動惜食教育,使全民共同落實綠色餐飲。 不只在餐廳,在家也能支持綠色餐飲 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在綠色餐廳用餐,但我們也能將綠色永續的概念帶入自家廚房,吃多少買多少、還有就是購買當季在地的食材,以減少運送的碳排放及不必要的食物浪費,或者可選擇友善生產或具有有機認證的產品,進而實踐綠色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