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離開農地或食品工廠後,並未順利抵達餐桌供人食用,更造成全球將近有8億的人遭受飢餓之苦。此外,我們所浪費的食物,每年導致44億噸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中,約占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如果將「食物浪費」這件事當成一個國家,你可能很難想像,那將會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減少食物的浪費?

為什麼要堅持餐桌上不可以浪費?

環境永續這個字眼常被掛在嘴上,但是永續到底意味著什麼概念?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專欄作家李偉文長年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他指出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永續」,就是現在我們使用的東西,未來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能夠被繼續使用,這就是永續的基本精神。⁣

因此,為什麼要堅持餐桌上不可以浪費?因為環境資源非常有限,如果不懂得珍惜資源,未來人類就無法繼續享有同樣的生活品質,也會對地球的生態結構產生嚴重的影響。⁣雖然這些想來是非常久遠的事,但是若能在日常生活飲食教育中,一點一滴地理解到珍惜食物的意義,並且傳遞給身旁的朋友們,透過形成良好的善循環,每個人自然都可以為永續地球盡一份心力。⁣

食物如何被浪費?

糧食價格節節高漲,許多貧窮國家鬧飢荒,然而,不管是高級餐廳、路邊攤甚至是到一般人家的廚房,每天都有很多食物被倒進垃圾桶浪費掉。

普遍來看,丟棄食物的情形主要出現在食物供應鏈末端:零售商以美觀為由,拒絕遭到碰撞、顏色不佳的食物;他們過度訂購或供應,以免短缺或受到顧客抱怨;消費者不接受不完美的食材,或高估每週烹調量、倒掉或遺忘冰箱裡沒壞掉的食材及剩食。

市場供需也有影響力,如果某種作物收益不高,就會被遺棄在田裡不採收;而如果農產品價格過高,消費者不願意購買,就會被堆置在倉庫中,但無論原因為何,都製造了沒有被食用的食物,浪費地球許多資源。

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

1.冰箱管理

首先,可準備保鮮盒或夾鏈袋分裝食材,依不同食物種類使用最適合的保存方式,像是葉菜類食材,可先用噴水後的紙巾或紙張包覆後裝袋;水果類的食材,清洗反而會造成表皮刮傷,因此可直接冷藏;吃不完的剩菜,則可裝入保鮮盒等到手摸不燙時,就可密封放入冰箱,一般以不超過2小時為原則。

另外,溫度是決定細菌生長速度的關鍵,因此食材不應超過冰箱容積的七到八成、也應該要減少開冰箱的次數,注意不要在出風口下方擺放過多食物,避免冷氣循環不佳。如果能按照這些原則,不但可減少冰箱負荷、降低故障機率,也能維持冰箱最佳效能,讓食物獲得更良好的保存。

2.購買「格外品」

所謂「格外品」指的是品質無虞、但不符合市場規格的農產品,常見的是體型過大或過小、賣相不佳、因生產過剩造成產銷失衡的蔬果,儘管較不被消費者喜愛,但營養美味卻絲毫不減。

這些「格外品」,大多數的農友都只能將其低價出售,或是在農地製作成堆肥,造成食物的浪費。消費者較不青睞醜蔬果的消費行為,不只造成農友損失,若從長遠來看,大眾如果都只接受外表美觀、規格一致的蔬果,農友在耕作過程中就容易傾向使用較高劑量或高毒性的化學藥劑去控制蔬果生長狀況,這樣無論是對土地環境或人體健康,都容易導致負面影響。

如果消費者可以捨棄成見購買「格外品」,不僅可支持農友進行友善耕作,也能用行動成為農友最強後盾,學習到尊重食物和孕育它們的這片土地。

3.永續採購

因為便利,大部分人大多習慣選擇到超市採購,超市的好處是所有商品都會有保存期限方便選擇,為了不浪費,如果是要馬上吃掉的,建議可以購買保存期限較短的,如此可降低大量超市的即期品丟棄,所造成的浪費問題。

可能你會有疑問,食物過了保存期限,是不是就會壞掉?台灣食品的保存期限其實是由各家廠商自行設定,大多基於品嘗風味、食品安全或者是銷售上的考量,會有具體的保存時間,但基本上,這些商品並不會一到保存期限就立刻壞掉。

如何達成永續採購?建議可以多了解食物的特性和製造方式,選擇最不浪費的方式來執行採購計畫,透過聰明採購達到永續目標。

4.控制份量

現代人大部分攝取食物都過量,其實可以效仿西方餐點的做法,一盤食物中就包含所有的營養素,以及用固定食器容量的方式,去限制過量風險,這樣做,就不容易有剩食,當然也可以對環境更友善。

以小家庭來說,可以學習韓式料理法:將一道富含蛋白質的主菜丟進湯鍋,另外加入青菜、少量澱粉,用一鍋就搞定一餐所需要的營養素,也能夠有飽足感;但若蔬菜量不夠,也可以額外準備青菜,此外,烹調過程中有些容易剩下來的食材,像是胡蘿蔔、馬鈴薯這類的根莖食物等,可以用來熬煮高湯,在料理過程中,盡量讓每個食物都能充分被運用到,自然可以減少浪費。

5.自行種植

孩子不愛吃的蔬菜,除了透過烹調手法增添食物美味之外,美國知名作家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建議可以嘗試「自己種,即使一點點也好!」

人類過去種植食物是利用太陽能技術,藉由光合作用產生能量,之後為了減少勞力獲得較多食物,改以石化肥料與殺蟲劑取代陽光。根據估計,目前能夠餵飽自己的方式,占每個人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五分之一,若是親自栽種可食用的植物,去細心觀察植物成長,不但可拉近人與食物間的距離,也能種出幾乎無碳足跡、無花費,同時又新鮮、美味營養的在地食物,也能在過程中,體認到每樣食材的得來不易。

減少食物浪費的影響

保羅・霍肯(Paul Hawken)在《反轉地球暖化100招》一書中提到,若能採納多蔬果飲食,以及在2050年前能減少50%的食物浪費,其實整體上即可減少262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減少浪費食物的同時,也能同時減少砍伐森林、保護農地使用,如此一來,可再減少444億噸二氧化碳。

因此,無論食物是在農地、即將送上餐桌,或者是在運送過程中的某處,只要致力減少食物浪費就可以有效處理碳排放問題,並且減緩各種資源所面臨的壓力。在消費時,站在生產及處理端去思考,有意識地挑選食材、多思考食材的處理方式等。若能夠自己親自挑選食材,甚至親自種植,就更有機會了解永續飲食對身體及環境長遠的重要影養。

_

參考資料:

  1. 保羅・霍肯(Paul Hawken)《反轉地球暖化100招》(Drawdow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lan Ever Proposed to Reverse Global Warming)聯經出版
  2. 《絕不浪費:李偉文與柯蘊慧的飲食教養》Foodie Goodie夢想食驗室

面對日漸惡化的環境,我們可以多做一點什麼?

全球暖化為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已成不容忽視的現象,影響的將不只是這一代,勢必也將為後代子孫帶來災難。本期《灃食・客》蔬食季刊,從「環境永續」角度出發,鼓勵民眾每天若是選擇多做一點改變,培養重複使用、購買在地商品、不過度消費的習慣,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環境惡化也不會如此快速。

期待大家在日常消費時,都能暫時拋棄習慣,開始反問自己,「是不是該這樣選?還是有更好的選項?」藉由多思考一點,讓環境永續成為必要選項,發展出與環境共生的方式,影響周邊的人,一起為這片土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