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食夢想計畫】竹科實中附設幼兒園 - 「艾」拉近我們的距離

竹科實中附設幼兒園 

 「艾」拉近我們的距離


夢想簡介
幼兒園日常餐點中,大部分的蔬菜尤其是深綠色不太受歡迎,只願意拿取少量,因為吃起來「苦苦的」、「硬硬的」、「有奇怪的味道」、「有時候會有渣渣」,這些深綠色蔬菜的味道和纖維,似乎劃下一道界線,讓孩子的胃口止步。我們進一步帶著孩子食驗用什麼樣的料理方式可以願意嘗試更多不同味道的蔬菜,探索過程中,孩子偶爾吃到是用深綠色植物做成的艾粄,被艾粄獨特的香味給吸引,決定要自己動手製作看看,在這科技冷漠的新竹園區中,這群來自科技創新世代孩子們又將在探索傳統艾粄中,找尋一道道耐人尋味的實驗好滋味。


飲食夢想實踐紀錄影片



1月實踐紀錄
老師開始為孩子調整環境,為探討深綠色食用植物的風味,可以自己動手在「烹飪區」進行料理實驗;並向已經有烹飪經驗的大班學長姊請益,了解所需裝備、事前準備和烹飪區的功能。孩子們好興奮喔,烹飪區是可以煮「真的」喔!
我們先看看,今天中午會遇見什麼菜呢?就是它們——小白菜和黑葉白菜,孩子觀察葉子有海浪的形狀、有芭樂的氣味、有瘦瘦和胖胖的梗,孩子把觀察到的地方用圖像的方式記錄下來。




經過小孩近距離的觀察與紀錄,孩子們發現黑夜白菜的葉脈比較少、莖比較粗的底部按下去會翹起來、而且黑夜白菜葉子的顏色都比較深色。小白菜的葉子顏色都比較淺、葉脈比較少、它的梗也比較瘦、葉子有大波浪的造型。 




烹飪的暖身--挑菜、洗菜
孩子對烹飪工作躍躍欲試,但烹飪可沒那麼簡單,有許多需要準備的事喔!老師請孩子觀察、問身邊的家人有關煮菜的前置工作,孩子們紛紛獲知「菜髒髒的要洗一洗」、「搓一搓、泡水泡很久」、「菜有毒,要把它洗乾淨」、「菜有農藥,吃下去會生病也會死掉」……。所以孩子在烹飪區要先學習處理青菜,包括挑菜和洗菜。



孩子竟如此惜福,提出「挑下來不要的菜丟掉很浪費,可以當肥料」,並真的執行,把菜餘倒進小花園的土壤,成為植物的營養呢 !


在校園中,孩子們好奇到底有什麼蔬菜可以在烹飪區料理?
我們今天和孩子先到校園裡讓孩子們用鼻子將有味道的植物採摘回來,孩子用敏銳鼻子發現九層塔、蔥、香菜、艾草的植物味道都很重。




今天中午吃的蔬菜-小松菜,孩子用鼻子聞發現蔥和小松菜的味道蔥的味道比較重,於是我們將味道重的蔬菜和味道比較淡的蔬菜分成兩張圖表
味道重:九層塔、艾草、香菜、蔥
味道淡:青江菜、高麗菜、小白菜、小松菜
 
孩子到烹飪區將蔥剪碎,中午搭配飯吃,發現生蔥沒有煮過的味道很辣、像蒜頭的辣。而煮過的蔥和豆腐肉一起吃會比較好吃。



延續探究蔬菜的氣味,老師就地取材,請孩子觀察常作為調味香料的綠色植物—蒜和蔥。他們聞起來像什麼?孩子有各式各樣的形容;和其他蔬菜相比,他們聞起來味道重嗎?孩子的回應模稜兩可,進一步發現「切開」便有明顯的氣味。
我們繼續在綠色蔬菜的世界中細細體會,用視覺、嗅覺、觸覺給予定義和比較,這正是現今孩子缺少的,與真實植物面對面,在品嘗和調理之前,充分地認識他們,釐清綠色植物究竟有什麼風味?顏色和風味有明確的關聯嗎?




孩子們經由每天觀察、紀錄討論中午吃的蔬菜後,在中午午餐吃完後投票自己最不喜歡和愛吃的料理,在投票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是深綠色的蔬菜,但為什麼深綠色蔬菜孩子不喜歡?孩子們已經有了共同的困境經驗,蔬菜給我們口味和口感的挑戰,在討論中,孩子們自然想到了解決方式(配著其他東西吃),這些都是好辦法。老師期待乘著孩子的解決動機,也正值寒假前夕,於是安排孩子假期中與家人共同進行第一次的實驗—把比較不敢吃的菜畫下來、料理它、品嚐它,並實錄料理過程,開學與大家分享。



依著討論的紀錄,對孩子比較挑戰的菜有:廣島菜、青江菜、小白菜、小松菜、花椰菜、黑葉白菜、油菜、九層塔、艾草……等,它們各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各有要認領挑戰的孩子,老師也持續與家長一一分享,並期待這份挑戰能在每個家庭廚房迸出好辦法,成為二月的課程實踐能量。 




2月實踐紀錄
什麼樣的蔬菜料理會打動孩子們心?
孩子們把要挑戰的蔬菜帶回家中,和家人們討論要如何將蔬菜變好吃的料理,剛開學孩子們把自己在家挑戰的料理帶回教室和大家分享與介紹中,老師帶著孩子一起歸納統整分為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也是最多孩子們嘗試的將蔬菜用油炒的方式,奇妙的是用炒蔬菜的孩子們步驟都是先熱油再加入蒜頭,接著把蔬菜放進去油鍋裡面翻炒。
 
第二種蔬菜的方式是加入雞蛋,如蔥、小白菜加入蛋並放在鍋子裡面用煎的方式,孩子們分享煎的方式不能夠一直翻攪,需要等蛋液凝固了才能夠翻面,怎麼樣是凝固?孩子說要觀察蛋的顏色會變得比較白。
 
->老師提出炒與煎有不一樣?孩子們發現間與炒的方式不一樣,炒的要一直翻面,煎的不用翻面。
 
第三種料理孩子們分享是用煮湯、火鍋的方式,而不同的蔬菜孩子們用的湯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用小白菜加入柴魚高湯包、茼蒿火鍋、九層塔加入熱高湯。




第四種是用川燙的方法,用滾燙的熱水將蔬菜穿燙熟後再將蔬菜林上各種不同的調味料,例如胡麻醬、醬油……,另一種則是將蔬菜剁碎放絞肉包進餃子皮,也是用煮的方式,將餃子煮熟之後吃。
老師煮了一鍋熱水,讓孩子發現用煮滾的水上面有冒泡、冒煙,而且感覺很燙。老師詢問煮的和燙得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發現煮的湯可以喝、燙青菜的水不能喝。
 
第五種是將蔬菜用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方式是把蔬菜直接放進電鍋一起蒸,蒸過的蔬菜發現會變成黃色的。一種是將蔬菜結合米食在一起蒸的方法,例如艾粄,將艾草煮滾去吃汁液,再結合糯米粉的方式,孩子分享說所做的出來的料理非常好吃。
 
孩子們將綠色蔬菜都依著蔬菜不同的特性做了不同的料理,也透過分享也了解到有這麼多不同蔬菜可以料理的風味,但這樣的綠色蔬菜真的會比較好吃?真的可以打動孩子們心?可以解決之前孩子提到蔬菜味道苦苦的、不好咀嚼的問題?我們決定之後再烹飪區也來試著做做看。





3月實踐紀錄
老師每日都會介紹午餐的蔬菜,藉由這樣的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食物的原形,並請小朋友用眼睛觀察蔬菜的外觀、用手觸摸感覺它的質地、用鼻子聞蔬菜的味道,午餐時在品嚐食物的味道,經過幾天的認識,小朋友對蔬菜有初步的認識,知道我們吃的蔬菜是它的莖葉部分,也知道怎麼處理蔬菜。



某天中午的餐點有紅蘿蔔與白蘿蔔,小朋友藉由五官去認識紅蘿蔔與白蘿蔔,他們發現蘿蔔摸起來的質地比較硬,且外型與之前吃的蔬菜都不一樣,老師藉由資訊型繪本與幼兒解說蔬菜有根、莖、葉、果實、花等部位,之前所吃的蔬菜是吃它的莖與葉,蘿蔔則是吃它的根,根是長在泥土裡,但小朋友對於沒有實際操作過的事物,存有較多的疑問,剛好幼兒園有種白蘿蔔與紅蘿蔔,請小朋友動手把蘿蔔,經由採收的過程,小朋友能理解蘿蔔就是植物的根,而我們平常吃的就是蘿蔔的根。





自從小朋友分享在家做的料理後,對烹飪料理的方式有基本瞭解,他們知道料理有炒、煎、煮、燙、蒸、米食料理這幾種,於是這幾週小朋友開始探究,如何藉由炒的方式讓食物變的美味,並解決之前討厭吃蔬菜的原因(菜有苦味、纖維太長不好吞),小朋友炒了四盤菜,分別是「第一盤:油+蔬菜」、「第二盤:油+蔬菜+鹽巴」、「第三盤:油+蔬菜+鹽巴+蒜頭」、「第四盤:油+蔬菜+鹽巴+蒜頭+水」,之後請他們試吃,並票選出自己喜歡的那盤菜,結果發現第二盤菜最多人選有5票、第三與第四盤各有4票、第一盤只有1票,但在分享自己喜歡此盤菜原因時,小朋友的想法有太多不一樣,如「加鹽」讓菜變甜、「加油」讓菜變鹹、「加蒜」讓菜變鹹、「加鹽」讓菜變鹹、「加蒜」讓菜變香等,為了讓小朋友進一步釐清想法,決定隔天要在炒兩盤菜試吃看看,到底是加了什麼東西讓蔬菜變香、變鹹、變美味的原因。


之後連續兩天小朋友都炒兩盤菜,去比較它們的差異,第一天他們炒有「加蒜」與「沒加蒜的青菜」,他們發現有加蒜的比較香,第二天他們比較有「加鹽」跟「沒加鹽的青菜」,他們發現有加鹽巴的青菜會讓食物變甜與變鹹。
為了釐清油、水、鹽和蔬菜加在一起的變化,我們一起炒了兩盤青菜,「無油直接炒的青菜」與「加油、鹽、水的炒青菜」,他們發現「無油直接炒的蔬菜」比較容易烤焦,且沒有水分,味道不好聞,「加油、鹽、水的炒青菜」看起來油油亮亮的,吃起來比較有水分 ; 經由這幾次烹飪歷程,小朋友變得愛吃蔬菜,常常可以把自己炒的蔬菜,與中午阿姨炒的蔬菜都吃光光,真的好棒,真是額外的收穫。




從孩子們在家中料理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小孩會把蔬菜加入蛋下鍋一起煎,而上一次在討論炒的料理時,孩子有提到青菜可以搭配其他的東西一起炒,所以這次我們準備了洋蔥、香菇、紅椒、黃椒、雞蛋加入蔬菜一起下鍋煎,而要準備不同的配料孩子們在學習區裡一起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洗菜、切菜,有人負責切洋蔥、紅椒、黃椒、香菇,孩子們學習怎麼樣備料,將蔬菜切成丁狀。



準備好配料之後,我們就要開始煎了,孩子們將不同的配料加入蛋攪拌,總共分為青菜加蛋和洋蔥、香菇、紅椒黃椒三盤不同的煎蛋蔬菜料理,在煎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蛋一開始打在杯子裡是一體狀態的像鼻涕一樣黏黏的、水水的,但下鍋煎一煎,會發現蛋會凝固,而且顏色也會變成皮膚的顏色、有些孩子會發現蛋會先從邊邊開始熟了,因為旁邊的蛋比較少,越少蛋的地方的地方會越先熟。
要怎麼知道可以吃了?孩子們說蛋變成咖啡色表示焦了,快要煎好了熟了可以吃了,孩子們說煎好的蔬菜蛋像一顆太陽一樣圓圓的!



透過實作孩子們品嘗自己所料理的蔬菜煎蛋料理,孩子們發現有不同的配料味道上有變得更不同,青菜、蛋和洋蔥孩子們覺得吃起來有甜甜的味道、有汁很好吃,蘑菇有鹹鹹的味道、紅椒青椒咬起來脆脆的像餅乾。
 
另外,孩子比較用煎的和用炒差別在哪?
用炒的聞起來比較香可以聞到大蒜的味道、吃起來也比較多青菜的味道。煎的有蛋的香味,原本需要嚼很久的蔬菜加蛋吃會變得比較好咬,蔬菜加上蛋、青椒紅椒的顏色搭配上看起來比較漂亮。



我們到靜心湖探索哪裡有艾草,在探索的路途上,我們遇到庭院前停了一台大卡車,孩子們好奇之下尋找發現是栽種杜鵑花的叔叔,孩子們觀察叔叔是如何種植杜鵑花的,也順道詢問艾草在哪裡,並在繼續探索靜心湖之旅上,孩子在中國庭院裡面,打開眼睛、鼻子以及手去觸摸探索小花園裡有什麼新的發現?




老師也提供放大鏡,讓孩子們去觀察地上的野花、野草有什麼細節,孩子們發現香蜂草和艾草都有不同的香氣,而上面的葉脈的紋路不一樣,也發現摸起來香蜂草有蓬蓬的感覺、艾草的葉脈比較細像馬路一樣而且聞起來有股特殊的味道。




上週我們到靜心湖小朋友發現艾草,而艾草有獨特的味道,且又是可食的植物,小朋友想在校園栽種它,因此老師訂了許多艾草盆栽,當好盆栽在312植樹節送來,於是小朋友在這一天體驗當小農夫,他們從整地開始,將雜草與其他的菜根從泥土挑出來,之後分別在泥土挖一個大洞,並學習如何在不傷害艾草的情況下,將艾草從盆栽取出種在泥土裡。




有些小朋友是第一次碰泥土,不願意雙手沾滿泥土,但為了完成種艾草的任務,小朋友克服心理層面的不習慣,完成種艾草任務;有些小朋友則是因為泥土裡有許多昆蟲而感到害怕,經過解說與種植過程,小朋友便覺得蚯蚓很好玩不可怕,小朋友們都很厲害願意嘗試並克服困難。




小朋友在烹飪區備了好多菜,有菠菜、蕃茄、洋蔥、鴻喜菇、黑夜白菜、小白菜、萵苣,剛好這週要與小朋友一起探討如何煮湯,解決菜的苦味與難咬的問題,於是將之前小朋友備的菜一起煮成蔬菜湯,而午餐的湯底是排骨湯,我們就利用舊有食材為湯底,並加入豆腐增加蔬菜湯的口感。




在還沒煮的過程中,小朋友有很多舊經驗累積的想法,如鴻喜菇的味道不好聞希望不要加、蕃茄酸酸的不好吃不要加、葉菜類很多要最先下去煮才會煮熟等,但在煮與試吃的過程,澄清小朋友的想法,原來鴻喜菇煮完後再吃沒有不好聞的味道、蕃茄跟其他蔬菜一起搭配吃很好吃。
另外,葉菜類煮太久會變深綠色,孩子發現菜的質地也是比較軟的,所以決定最後再放進去湯裡面才不會菜才不回爛掉。和孩子一起把蔬菜變成美味的湯,每個孩子都品嘗每一口覺得好好喝,大家一起把一整鍋湯都喝光光了~




孩子們每天細心的呵護照顧艾草,幫艾草除草、澆水發現艾草越長越茂盛,孩子們想到我們可以一起來製作艾草相關的料理,沿著之前孩子們有吃過艾粄的經驗;有些孩子有在家裡和家長一起料理艾粄的經驗,於是我們決定要到烹飪區一起研究如何做出好吃的艾粄。
我們把新鮮的艾草洗乾淨後放在熱水裡煮,再把水加熱的過程中孩子開始觀察溫度計上面的數字變化,發現水的溫度一開始是23度,開始加熱數字越高,發現水開始冒出大泡泡時溫度是95度,這時候把艾草放下去煮。
艾草要煮多久?我們分別試了煮5、10、15、30分鐘,孩子們分別試吃煮的時間不同的艾草,發現煮艾草的水煮的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艾草的顏色也從鮮綠色變成深綠色,艾草吃起來的味道也越來越明顯。




有了第一次煮艾草的經驗,孩子們發現煮出來的艾草放在熱水太久了顏色會變得很深,吃起來的味道也很苦。於是蒐集資料發現要把艾草放進冷水裡可以保持艾草翠綠的顏色,而之前燙青菜在水裡要加鹽巴菜可以變得比較不苦的經驗,孩子也提到我們在煮艾草的過程中加鹽巴去除苦味,老師帶著孩子把這些步驟請語文區的孩子整理成步驟圖,加深孩子的經驗。




小小觀察家-靜心湖的月桃葉
最近開始小朋友在學習製作艾粄,小朋友知道艾粄下面墊的月桃葉,於是老師特地找了月桃葉給小朋友觀察,小朋友從觀察月桃葉的形狀、顏色、及味道來認識它,並請他們幫忙仔細觀察生活周遭哪裡有月桃葉。
星期二我們去靜心湖,小朋友在太極廣場的涼亭旁看到兩株月桃葉,之後又在中國庭院內找到月桃葉,但月桃葉跟 很像,小朋友容易搞混,教師引導小朋友觀察植物的莖與葉子,他們發現月桃葉的葉子顏色比較深,且有莖的部分都是綠色的,但的莖是咖啡色 ,之後我們繼續找尋月桃葉,小朋友陸陸續續在荷花池的涼亭旁、廁所旁斜坡督發現月桃葉蹤跡,小朋友真是找月桃葉的高手。





4月實踐紀錄
小朋友最近開始製作客家菜包,一開始他們只加糯米粉、糖、艾草泥、水,他們在試吃的過程中,發現外皮沒有外面買的好吃,外面買的粿皮比較Q,因此他們一起尋找讓粿皮變Q的秘訣,有一次在午睡前,他們看到製作客家菜包影片,其中有一個步驟是我們沒有的,就是把部分粿皮下去煮,在與生粿皮混合一起;另外,他們也發現我們之前做粿皮時,少加少許在來米粉與油,他們也對配方進行調整,經過一再調整與試吃的過程,終於完成小朋友滿意的粿皮。






艾粄裡面包什麼更好吃?
好吃的艾粄除了有粿皮以外,我們嘗試製作兩種鹹的以及甜的餡料讓孩子包進艾粄的粿皮裡面,吃看看有沒有更好吃的味道?
備料的過程----
鹹的是包蘿蔔絲為主要的食材,從開學初開始認識蔬菜孩子們對蘿蔔並不陌生,發現蘿蔔刨成絲有很多水分,加了一點點鹽巴之後水分更多,孩子幫忙把蘿蔔絲水分擠乾,接著將蝦米、香菇剪碎準備將這些餡料炒一炒。炒餡料的過程中先加入蝦米、香菇爆香,孩子們連結舊經驗發現用油爆過香的蘿蔔絲炒起來更好吃,再加入一點點醬油提味,整個將蘿蔔絲的味道提升到另外一個境界。




甜的餡料我們準備的是紅豆餡,將紅豆泡水後發現經過一夜的紅豆變得很大一顆,之後我們放進電鍋蒸熟,再放入炒鍋裡翻炒,翻炒需要時間以及火候的掌握,孩子們觀察到紅豆經過不斷的翻炒,從紅豆水變成一團泥狀就完成了~
 
我們試著用不同的龜印、板模也印出不同造型代表不同的意義,有烏龜、桃子代表長命百歲、錢幣代表賺大錢;還有更多可愛的造型圖案,分享給學校的同學、主任、老師、廚房阿姨、營養師一起分享,一起在清明節前夕分享這好吃的客家菜包(草仔粿)美食。




香草茶的研究--
孩子們從靜心湖發現到許多很香的植物,例如:芳香萬壽菊、薄荷、檸檬香蜂草、左手香、桂花……,除了艾草可以做成好吃的艾粄,他們也想研究看看要怎麼把這些香草植物泡成好喝的茶搭配艾粄。
我們把靜心湖蒐集到的香草植物,也到學校的小花園找了一塊空地,把發現到的香草植物種在小花園裡,每天細心照顧他們。

要怎麼泡才會有味道?
一開始有些孩子討論要用冰水,有些孩子要用熱水,我們試著用兩種水發現熱水泡出來的茶顏色比較深、更有味道,而且喝起來的味道也更香。一開始沖泡好的茶喝起來沒什麼味道,但是等一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再喝喝看就會發現味道更濃郁了~



加入什麼東西搭配更好喝?
香草植物可以搭配什麼喝出來的會更美味?孩子發現每天早上有吃剩的水果,於是我們試著將水果壓成汁,放進茶裡面,發現味道更不一樣,有酸酸甜甜的味道,但水果很容易壞掉,要怎麼保存?
老師介紹了一種烘乾的保存方法,先將水果切片、擺放至機器裡面,水果將水分抽乾之後可以保存得更久,而且泡在水裡面一樣可以有水果的味道喔~於是烹飪區的孩子們每天都會幫忙製作不同的水果乾試著搭配看看不同種類的香草植物,看哪一種味道最合適。



不夠甜怎麼辦?
孩子們泡出來的水果香草茶發現泡的茶沒有什麼味道,於是想到要加一些糖進去香草茶變成調味料,但糖可以加很多?為什麼?
我們到靜心湖探索的路途上,發現有種甘蔗的伯伯很熱心地和孩子們分享,孩子回到教室品嘗發現甘蔗吃起來甜甜的、有芒果鳳梨的味道、摸起來黑黑的地方滑滑的、有節的地方粗粗的,透過繪本「糖糖的神祕任務」了解到,甘蔗可以變成我們常吃的蔗糖。




糖對我們的身體影響有益處也有害處,小孩也分享喜歡吃甜甜的蛋糕、糖果、甜甜圈……,但吃太多會讓牙齒蛀牙,繪本裡也提到吃很多糖會讓身體覺得很開心,但是身體裡的胃、小腸吸收太多糖份無法再吸收其他好的營養,所以我們可以吃糖但是要吃多少?
孩子們提出可以先放半匙進去香草茶裡面,再攪拌喝喝看,如果不夠再加半匙進去。於是孩子們常是調整半匙半匙加入香草茶裡面,最後發現加入一匙進去香草茶裡面的甜度最剛好。




把艾傳出去
小朋友之前到靜心湖玩光影活動時,有跟打太極的爺爺奶奶互動。第二學期在去靜心湖,老師有與小朋友約定到靜心湖遇到人,要有禮貌地主動與他人打招呼,當小朋友主動與打太極奶奶互動時,奶奶很熱情與小朋友聊天,並教導他們打太極,這是小朋友第一次主動與不認識的人互動,也是一個美好經驗。
之後我們在教室製作客家菜包(草仔粿),小朋友想拿去靜心湖與有幫助他們的人或幫助靜心湖的人分享,但只製作一個客家菜包,不夠分給大家怎麼辦?




孩子們在學習區裡努力製作更多的艾粄,想要把艾粄分享給更多的人,包含之前教孩子們打太極、舞劍的其他婆婆們,路途上也遇到巡邏的警察叔叔,孩子們努力將艾粄介紹給警察叔叔們,每位孩子都是艾粄的小小推銷員,警察叔叔以及運動的婆婆們也都很開心可以享用這樣的美食。



艾要怎麼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經過了這前幾次的經驗,孩子們想要將艾粄分享給更多人,除了幫助我們的和靜心湖的人,我們也想嘗試將艾粄介紹給更多來靜心湖運動、散步……的居民,和社區的人介紹我們在靜心湖發現的美食,但事先要做什麼準備?要如何宣傳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知道?
 
孩子們提出我們可以事前要準備的工具,大家分工合作在學習區一起完成:
1.烹飪區:研究、製作需要分享的食物包括艾粄、香草水果茶
2.鬆散素材區:練習擺盤出好看的餐盤
3.加加積木區:組合建構出閃亮亮的招牌
4.語文區:畫製相關介紹小卡、文字




小星星第一次要去靜心湖擺攤,他們分工合作將之前討論好的物品通通擺上桌,但他們將要帶的物品擺完後,總覺得有點亂亂的不是很好看,因此我們找了好多別人擺攤的照片來參考,小朋友發現別人擺攤只有鋪一個布,而且食物有分類放置、東西都擺的很整齊、擺攤的物品有前後左右上下的放置不同,讓物品每一個都看得很清楚、且擺放的東西都跟要介紹的物品有關。於是,他們決定要帶艾草、月桃葉介紹給靜心湖的人認識,龜印及黏土壓的草仔粿模型解說龜印的圖騰意義。



5月實踐紀錄
鹹鹹甜甜好吃店開張了~
經過孩子們的努力,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我們總共分成下面幾大組:
1.介紹小卡組:練習介紹靜心湖所蒐集到的食材、製作原料、艾粄美食所帶來的祝福...內容
2.介紹詳細製作步驟組:粿皮、餡料所製作的詳細內容
3.宣傳客人組:學習有禮貌地詢問客人要不要到我們的攤位了解認識艾粄?
4.擺攤布置組:將穿珠、花草剪紙與照片...布置攤位
5.服務生組:練習端茶、倒茶、把艾粄包裝起來拿給客人
 
經過孩子們的努力擺盤、練習介紹、設計宣傳小卡,我們將自己做的艾粄、香草水果茶分享給更多到靜心湖不同的人,包括散步的爺爺奶奶、打掃的阿姨、帶小孩子來遊玩的爸爸媽媽、外國人、家長會的阿姨們……,讓來到靜心湖的人可以更認識這裡也和孩子們一起互動,用"艾"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也拉近社區民眾對香草植物的了解,更進一步用美食建立起彼此的話題與認識。



靜心湖可食的植物地圖
每週二是戶外踏遊的日子,在出發前與小朋友回顧,這學期我們去靜心湖認識那些可食的植物,在回顧討論的過程,小朋友講出大約快二十種可食植物,如福木、茄冬樹、腎蹶、山蘇、紫花酢漿草、薰衣草、香蜂草、艾草、薜荔、萬壽菊、鼠麴草、李子樹、蓮子、蓮藕、車前草、野薑花、月桂葉、昭和草、桂花、朱槿、向日葵等,要出發靜心湖時,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尋找我們之前認識過未標註的可食植物,結果小朋友眼睛都像雷達一樣,發現許多之前常走動未注意到的可食植物,像小花園就發現6~7株山蘇、廁所旁的涼亭發現7~8株桂花樹。




回到教室我們一起看照片,回憶可食植物的生長處,發現小朋友的空間方位越來越好,第一次在討論方位,只標一個可食植物,小朋友就需要花好長的時間去釐清標地位置,此次我們發現10種以上的可食植物,小朋友在短短40分鐘內完成標地位置,並能清楚的說建築物與植物的關係位置,如香蜂草在廁所與湖水的中間、腎蕨在新小花園拱門兩側等;最後,請小朋友幫忙,將在靜心湖拍的可食植物畫下來,並貼在地圖裡。




認識靜心湖不同好吃的葉子
靜心湖還有哪些好吃的葉子?這次我們透過用拓印的方式認識不同形狀的葉子,把不同的葉子放在紙的背後再運用蠟筆把葉子的葉脈、葉緣、形狀、大小拓印出來在紙上記錄。
在太極廣廠旁有一棵茄冬樹,孩子發現茄冬樹的葉緣有不同的紋路,而且每一個莖都會三片葉子長出來,老師介紹這種叫做三出複葉,葉可烹調茄苳雞湯,可以強壯身體。




我們走到湖中庭的橋前面,發現有好多棵福木,福木葉子摸起來滑滑的,把葉子折斷中間有樹的汁液跑出來,老師介紹葉片、枝條與樹皮做為黃色染料,可以染出鮮豔明亮的黃色。此外,孩子發現地上滿地都是福木掉落的花朵,聞起來臭臭的像瓦斯一樣,我們撿拾到許多可以做創作喔!
到中國庭院,我們在地上發現好多細細長長腎蕨的葉子,老師介紹它的地下莖是儲存水分的部位,找不到水的時候也可以喝喔~



艾草還可以變成什麼好吃的食物?
這學期我們認識了許多可以吃的香草植物,剛好有一個機會可以讓孩子們自己設計自己的營養午餐想要吃什麼?我們和孩子討論設計出來的菜單是要每一個班級的小朋友都適合吃得健康又營養的餐點,而且可以結合香草的料理,老師提供許多參考圖片、資料後與孩子們討論,大家都相當興奮討論出各種不同的菜色,其中包括:
星星班畢業香草菜單:
1、主食-艾草蔬菜炒飯/蝦仁萬壽菊青醬義大利麵
2、副菜-羅勒烤雞腿/檸檬香峰松阪豬(檸檬香蜂草)
3、菜品-桂花什錦玉芙蓉/桂花高麗菜
4、湯品-野薑花海帶湯/月桃葉蘿蔔排骨湯
5、下午點心-草仔粿黑糖鮮奶/草莓薰衣草舒芙蕾




最後,我們把星星班開出的營養美味的香草菜單提供給廚房阿姨和學校營養師、食材供應廠商進行討論,最後把可以實際執行的部分調整成:菠菜炒飯、羅勒烤雞腿、桂花高麗菜。雖然和一開始的設計不一樣,但孩子們吃到不同香草植物的菜色都感覺相當的好吃、驚艷喔!




艾草在端午節可以做什麼?
端午節到了,孩子們想要包粽子,要用什麼包?
孩子們說可以把艾草粿皮包上不同的餡料,有鹹的蘿蔔絲和甜的紅豆餡包在甜的月桂葉裡面,變成不一樣風味的艾草粽,在包的過程之中老師帶著孩子們把月桂葉大片的加上小片的,兩片相互折疊起來變成一個漏斗的樣子,再把包好餡料的艾草粿放進去,把月桂葉包呈三角錐的樣子,最後再用繩子固定就可以放進電鍋蒸了,蒸完艾草粽的味道撲鼻而來,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吃完後孩子們紛紛都說月桂葉的香氣變得更重了~我們也邀請廚房阿姨和主任、其他班的孩子們一起吃看看星星班包的艾草粽,度過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艾草香香的味道在端午節可以變成?
端午節有一項重要的習俗是希望透過艾草淨化空間、除去穢氣,孩子們透過之前認識的香草植物,將不同種類的香草植物放在自己設計不同圖案的香包裡面,也透過香包的製作中孩子學習縫工的基本技巧,透過穿線一上一下的順序促進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的發展,也培養專注力、耐心與秩序感,期待透過香包製作體驗,讓孩子們感受艾草在節慶文化中的意涵以及古代人的智慧。




分享這個貼文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