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知道嗎?台灣大約有5~10%在地農產品在採收後,無緣進入市場,這些被淘汰的蔬果被稱為「格外品」。「格外品」一詞源於日文,意指在市場規格之外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

文旦過中秋節就成「格外品」

「格外品」通常分為「規格不符,過大過小」、「賣相不佳」、「時間不對,供需失衡」等三大類。以節氣型代表水果文旦為例,文旦的銷售大多為了滿足中秋送禮,因此像是過大或者外觀賣相不佳的文旦,一旦過了中秋節,就算文旦品質並沒有較差,也容易成為乏人問津的「格外品」。

「單身鳳梨」在日本大受歡迎

另外,尺寸過小的鳳梨,因為果肉率低不受消費者青睞。如用於拜拜,也因尺寸小而讓人感覺不夠誠意,因此在台灣市場並不受歡迎,但當小鳳梨外銷到日本後,卻發揮了「一個人吃,剛剛好」的優勢,而被冠上「單身鳳梨」的美譽,掀起一波熱銷風潮。

「格外品」不是NG瑕疵品

這些「格外品」雖然不符合主流市場的需求,但是它的美味程度、營養價值、農民種植時的用心,都與一般商品無異,消費者選購水果時,比起關注是否為「格外品」,更應留意的是觀察農產品是否有「變質腐爛、發霉」、「聞起來具怪味」或是「摸起來質地異常軟爛」等狀況。只要消費者開始建立起正確觀念,接受「格外品」,便能減少食物浪費,同時體恤到農民的辛勞,達到與土地、農民共生共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