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快問快答調理複合

「不要吃食品,要吃食物」是一種迷思?

食安法規定,「食品」一詞指的是「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產品及其原料」,在法規中並沒有「食物」這個名詞,舉凡農產品、餐廳料理,只要是供人飲食的產品及其原料,所有吃的喝的皆統稱為「食品」。 正確了解「加工食品」的定義 大家常說「要吃食物、不要吃加工食品」,是因為不了解「加工食品」的定義。食品有三個層級:農產品、餐飲、加工食品。其實,從農產品到餐飲料理,經過蒸煮炒炸加上醬油等調味料,已經是一種「加工」,把餐飲半成品經過加工處理,變成可以常溫保存或遠距流通的食品,就是常見的加工食品。 食品加工後才能更衛生安全 早在西元前2,500至6,000年,人們就已經知道要利用天然的冰、鹽、甜味來為食材加工,可使食材免於變質,避免食物中毒,同時增添風味。近代隨著科技發展,更加重視衛生安全,從追求飽食、美食,演變成注重健康和安全性。大多數食品採用的加工方法,皆合乎法規標準,例如:透過常壓殺菌製成罐頭、低溫冷藏冷凍、乾燥降低水活性、乳酸發酵、鹽漬、糖漬、煙燻……等,都是增加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常見作法。 加工食品方便保存,疫情期間銷售成長高 經過加工處理的食品,除了好保存外,營養也較不會隨時間流失,因此在颱風天、或防疫…
Read More
快問快答調理複合

加工食品該如何保存?過期食物還能吃嗎?

每一種加工食品的存放期限不盡相同,但會依據食品加工的方法、容器材質、保存環境而產生變化。加工食品的存放期限是以使用的加工方法來評估,一般罐頭可以存放2至3年,倘若存放太久,罐頭的馬口鐵材質會與食物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若食物用玻璃瓶保存,則會受到玻璃的照光、溫度影響,所以一定要放在陰涼的地方。 「保存期限」是指產品可以「保持品質」的期間 一般大眾在購買罐頭等加工食品時,必需留意包裝上所標示的「保存期限」。食藥署規定,「保存期限」指的是在特定儲存條件下,產品可以「保持品質」的期間,製造商必須保證消費者在保存期限內食用產品,不會有安全疑慮,根據產品的類型,罐頭食品的保存期限通常短則6個月,長則2至3年。 「有效日期」是指保持「產品價值」的期限 而「有效日期」指的是在特定儲存條件下,可保持「產品價值」的最終期限,意指在有效日期內不僅必須是安全、可食用的,同時食品的外觀、味道、質地和風味皆符合標準,並符合其營養標示。我們常常看到日本食品包裝上標示的「賞味期限」,意指在期限內,食品可以保持最佳風味及品質,並不是說過了期限,食品就壞掉不能吃了。 支持無包裝的購物模式 而在購買一些…
Read More
快問快答調理複合

消費減塑,你可以這樣做

午餐時間到了,外食上班族打開手機APP訂外送餐,或是外出購買便當,至少就要用掉一個紙盒、一條橡皮筋、一個塑膠袋,如果再加點一碗湯,又會用掉一個紙碗、一個塑膠蓋,再加上免洗餐具:一雙免洗筷及筷袋、一支塑膠湯匙,吃一餐就為地球增加至少七件垃圾!一般消費者如果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減塑,可從自備裝食物的容器、餐具開始,吃一頓「沒有廢棄物的午餐」! 優先選擇環保標章商品 若想再進一步實踐「綠色消費」,在買東西時除了看商品本身,更要注重產品如何被生產,還有品牌態度,可優先選擇無包裝商店、環保旅店、環保餐館等低污染、省能源的品牌,以及可回收再利用、具有環保標章的商品。 適量購買、挑選不過度包裝商品 然而,低汙染、可回收,都依然還是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回收只是降低傷害,履行「減塑、零廢棄」的消費精神才是根本之道,像是用多少買多少、挑選不過度包裝的商品,都是減少垃圾量的好作法。 支持無包裝的購物模式 而在購買一些非用不可的生活必需品,如:洗髮精、沐浴乳、食物時,可以自備容器或選擇重複利用的包裝,在波蘭等西方國家,無包裝的商業模式十分常見,量販店也設有無包裝專區,台灣因為礙於法規,無包裝商品的選擇較少,但相信未…
Read More
快問快答調理複合

用容器盛裝食物,保存衛生條件不可少

米、麵條、雜糧、零食等不會立刻就吃完的食物時,儲存時要注意放入乾淨容器內保持乾燥,切記不能殘留水分,才能防止食物發霉及細菌滋生。 容器:玻璃罐、不鏽鋼容器是首選 盛裝容器的材質最好要選擇可密封的玻璃罐、不鏽鋼容器,一般塑膠保鮮盒若用久了,表面有刮痕,可能會有化學添加物釋出;玻璃罐的瓶蓋內襯大多是塑膠製的,因此要注意,不要添滿到讓食物接觸到瓶蓋。 夾鏈袋不宜重複使用 有些外食族會使用塑膠夾鏈袋裝食物,但提醒外食族,如果要使用夾鏈袋來裝吃剩的食物,取出袋中的食物食用時,一定要重新加熱再吃才安全。而使用過的夾鏈袋即使洗乾淨了,仍會殘留大量細菌,因此不宜重複使用。 留意保存環境並盡快吃完 買回去的食物最好要標示購買日期或有效期限,並且要在1到2週內吃完。一般米、麵條、雜糧、豆類等乾貨,常溫保存即可,但如果冰箱有空位,建議放在冰箱內保存,更能保持食材新鮮。 最重要:掌握吃多少買多少的原則 平時購買食物,應掌握少量購買的原則,吃多少買多少,吃完再回購,避免因為買太多、食品超過保鮮期限等原因而浪費丟棄,或是吃進不新鮮的食物對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有機會,也可以響應時下逐漸興起的「無包裝」趨勢,自備乾淨容…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銀髮族放心吃,專家教你過健康蔬食生活!

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飲食健康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當蔬食風席捲國內外,高齡朋友該如何開啟健康的蔬食生活? 正視牙口不好的問題 「牙口不好」是長者最容易遇到的飲食難題,若不正視,恐怕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很多老人因口腔肌肉退化,造成咀嚼困難,難以食用肉類或纖維高的蔬菜,轉而攝取澱粉類、肥肉、蛋為主要食物來源,但時間一久,就會出現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像是不吃瘦肉,容易蛋白質不足及缺乏鐵質;沒吃蔬菜則容易便秘;肥肉過量,容易血脂肪偏高。 害怕蛋白質攝取不足,吃太多蛋也是另一個大問題,許多老人在無法吃肉的情況下,以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只有「蛋」,例如炒蛋、蒸蛋等,但是整天吃蛋,容易膩口,如果吃膩蛋卻沒有攝取其他蛋白質,老人家容易蛋白質不足,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生病不易復原,千萬不可輕忽。 靈活運用料理法 每日營養一次到位 事實上,蛋白質來源除了蛋與肉類,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花生也富含蛋白質,在準備長者的食物上,不妨提高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便能降低肉類的食用需求。營養師吳映蓉公開給媽媽的私房菜單中,可見一道大豆絲瓜蛤蜊麵線,就是採用大豆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搭配打碎的蛤蜊、絲瓜增添天然的風味,…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天然食材入菜調味,贏得健康與美麗

青春期與自已的年紀相去甚遠,卻有肌膚容易反覆發炎冒痘的問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重口味,重鹹、高糖的食物,吃起來或許滿足了口腹之慾,卻也在無形之中傷害健康,讓自己處在容易發炎的狀態之中。烹調食物的方法百百種,以天然的食材入菜,除了顧及味蕾的享受,更是為自己的身體迎來不少好處。 聰明攝取「糖」 糖在現代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營養專家也強調,並非不能吃糖,而是「聰明吃糖」,並且要注意一天攝取糖分的總量是否超標。一般在料理過程中,大多人會為了提味而加入糖,但其實許多原態食物本身就蘊含能取代糖的天然風味,建議可多利用天然蔬果加入料理,像是鳳梨、蘋果等,都是可有效取代糖的健康蔬果,除了提供糖分,同時供應了身體其他營養素,像是植化素的補給,便能替身體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善用特性,調出天然美味 想要餐食更好吃,調味方法也是重要的一環,烹煮時,調味料的添加順序是關鍵,以日本料理來說,烹煮時在不同階段依序加入:糖、鹽、發酵品(像是醋、醬油、味噌等),就能降低澀腥味、有效提味,並帶出食材原始的甜鮮。 而除了以上這些傳統調味方式,採用天然食材製成的調味料,也是讓餐點更美味的好選擇,例如每年農曆5、6月差不多是破布子…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樂活蔬食日常不難,循序漸進慢慢來

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環保與愛護動物的意識提升,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蔬食生活蔚為風潮,台灣坊間主打蔬食的餐廳也逐年增加。 近年來吃蔬食這件事,不再只是因為宗教因素,國內外不少名人為倡議環保議題,紛紛加入無肉行列,像是好萊塢明星布萊德彼特、以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都曾公開宣稱自己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在台灣,也有不少年輕朋友,因為尊重生命的緣故由葷轉素,並且試圖在蔬食生活中找樂趣。 追求共好,蔬食生活好處多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石化燃料,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加強地球的溫室效應,讓地球開始「發燒」;更弔詭的是,為了滿足人類吃肉的需求,全球畜牧業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其產生的碳排放量,甚至大過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總量還要高。 隨著碳排放量升高,地球溫度也增高,進而使極地冰山開始溶解,威脅到北極熊和企鵝的生存,越來越多的災害,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的課題。而許多研究顯示,蔬食生活就是一種解方。 蔬果本身就是低碳食材,比吃肉環保,若能每天多攝取當地盛產、顏色豐富的新鮮原態蔬果,不只有益身體健康,讓我們從體內到體外都環保。   享受蔬食生活 避免操之…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小孩不吃蔬果,專家教你隱藏版蔬食料理法

許多人都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高,除了豐富的纖維,還含有讓眼睛看得雪亮的葉黃素、幫助鈣質黏附在骨鈣素上的維生素K。一般而言,成年人比較有健康意識,會刻意多吃蔬果,但小朋友容易憑自己的喜愛來挑食物,且通常被第一個挑走的就是蔬菜,而犧牲的會是孩子的成長和發育,家長不得不重視。 把蔬菜「藏」在料理中 小孩不吃蔬菜的問題很普遍,然而,只要用點心思,把蔬菜巧妙的「混入」料理法,孩子就能在無形中攝取到蔬菜的營養。 譬如將菜剁細與白飯參混在一起,就成了好吃的拌飯;玉米濃湯加入蔬菜,美味中多了份營養;蛋液混合蔬菜,如:絲瓜炒蛋,都是讓孩子好入口的佳餚。除此之外,蔬菜打成泥做成菠菜麵、青醬義大利麵...等,也是解決孩子不吃綠色蔬菜的好方法。 另外,也可運用巧思混搭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例如用九層塔、起司、牛奶自製的「高鈣青醬」,口感吃起來清爽中帶有濃郁奶香,不但孩子們能開心吃,同時也兼顧到健康。 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 現代的小孩喜歡吃白飯或麵條等精緻澱粉,但精緻澱粉不利健康、對人體負擔大,建議把精緻的主食換成較有纖維及多元營養素的主食,例如將白米換成糙米,白土司換成全麥土司,白麵條換成蕎麥麵等,甚至玉米或地瓜高…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有機驗證的產品哪裡不同?為何總是比較貴?

大家都知道有機蔬菜價格較高,甚至可以是慣行農業蔬菜的數倍,這影響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有機蔬菜的意願,但為何有機驗證產品總是比較貴,這次,我們從政府法規及政策為大家解答。 有機驗證限制多 有機農產品之所以貴,基於下列因素: 栽種條件嚴格: 有機蔬菜的土地、水質、種植材料甚至連空氣都需符合規範,例如土地需有圍籬或緩衝帶,避免作物受到汙染,也不得使用基改種子,對於芽菜及苗菜限定只能使用有機種子,且需符合永續利用、增加生物多樣性等原則。 病蟲害管理: 因遵守生物多樣性,不得破壞周圍的天敵棲息地,且需配備紙袋、捕蟲陷阱等物理措施,除蟲、除草大多也依靠人工,或是得採用昂貴的生物農藥。 包裝銷售規範: 需與一般作物分開儲存並採用環保包裝。 上述規範減少了土地利用率並增加額外時間及生產成本,生長環境的維護也比一般作物需更費心。上市前,如農產品經過農民嚴格挑選,能進入市場的量又比收成時更少,即使政府對有機產業有許多補助,但還是不敵高成本的生產方式,最終也只能反應在價格上。 有機農業產量少 除了種植較為嚴格,農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以外,也因為並非廣泛噴灑農藥等方式,有些農作物需要以人工除蟲,甚至有些是不以驅趕…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好厝邊」對農人很重要嗎?

對農民而言,厝邊就是指鄰人的田地。當農民想轉型有機時,「好厝邊」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常扮演著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角色,這是為什麼呢?「厝邊」真的那麼重要嗎? 鄰田污染導致難獲有機驗證 台灣有機驗證已實行多年,有嚴謹的法規與限制。然而,台灣的田地十分緊鄰,對想採行有機農法經營的農民來說,相當容易受到隔壁鄰居的「污染」,而難以達到有機驗證要求。極端來說,只要有一戶噴灑農藥,農藥就有機會隨風飄散到自家田裡,甚至透過一渠渠共用灌溉水影響田地,因此不乏因鄰田影響,而造成驗證有機失敗的案例。 無法採行有機,但改行友善的官田菱角 鄰田污染導致有機驗證的問題,出現在台南官田。台南官田盛產菱角,菱角是生在水中的作物,在灌溉水源共用的情形下,要轉型有機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無法獲得有機驗證。 因此,綠色保育標章因應而生,雖然無法獲得有機驗證,但許多農民仍響應不施放農藥的作法,不僅友善環境,也友善動物,迄今已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友善耕作行列,為的就是一同保護這片土地,並對生態保育盡心力。 人人都可以為永續做出改變 環境保護及永續並非只是少數人的事,每個人都可為此做出改變。除政府部門支持、農民在第一線改變耕作方法外,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