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在家也能輕鬆做好食農教育,認識食物的來龍去脈!

台灣有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諺:「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在過去食物及生活較貧困的年代,不是人人都吃得起豬肉,但可以時常看到豬走路。然而,隨著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現在是吃豬肉的人多,看過豬走路的少。都市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應該要更重視食農教育,讓大家更能了解自己吃的東西怎麼來! 透過小農地,讓孩子了解食物怎麼來 在孩子的學習中納入食農教育,例如:安排一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耕耘的小農地,會比起純粹的課堂教育更讓孩子印象深刻。 除了老師們的投入,家長們也別置身事外。其實在家裡,也可以進行簡單的食農教育,像是窗台的盆栽,就可以栽種一些常入菜的香料,如羅勒、迷迭香或者是薄荷。甚至用小盒子裝棉花澆水就可使綠豆、黃豆長成可口的豆芽菜。收成後還可帶著孩子一起烹調,從作中學去獲得煮菜常識,慢慢培養起獨立的能力。 不管是照顧家中美觀又美味的香料盆栽,還是利用家中閒暇空間體會種菜樂趣,又或者帶孩子到觀光農場試試一日小農夫的工作,都是很好的學習體驗。不僅可以增加親子互動,也能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吃,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千萬別嫌麻煩,從家裡就可以瞭解食材是怎麼來的,這對於培養飲食…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穀雨、芒種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黃河流域的人們,透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及搭配一年當中的氣候變遷、農作生長規律而訂出的曆法。這套曆法歷經了千年的歷史,直到今日也都還影響著農業。 節氣與農業息息相關 俗諺道:「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可見節氣對於農家的重要。在節氣命名時,甚至有些和農活完全扣合。以糧食作物來說,如:「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氣候轉暖,又有較多的雨水滋潤大地,適合農民插秧、播種,因此這個節氣就被命名為「穀雨」!其他還有「芒種」代表此時秋收稻可以開始播種插秧,農民忙著種植等等。 而二十四節氣不僅應用於糧食作物,蔬果、茶葉等也都可參考節氣安排農事。例如:對「春茶」來說必須要在「穀雨」前採收完畢。符合時令播種、生長的農作物,通常因為氣候符合生長條件,蟲害少、生長強健而可減少農藥使用,並且營養又好吃!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選購食材時,不妨多挑在地以及當季的產物,支持農民之外也可以吃得健康! 節氣也影響飲食文化 除了應用於農業以外,節氣也影響著我們的飲食,一到了「立冬」就是要進補,此時街頭販賣的羊肉爐、薑母鴨店陣陣飄香,顧客絡繹不絕,而「冬至」更是要全家齊聚一堂,品嚐暖呼呼的湯圓代表著一家團圓…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有聽過蚯蚓肥嗎?灃食帶你了解永續生產的好方法!

隨著有機農業的興盛,有機肥的需求與重視度也逐漸上升,而永續生產也是近年來熱門議題,因此如果可以透過一些技術,讓這些原本會成為垃圾的廚餘、廢物再利用,即可一次滿足兩個需求,而「蚯蚓肥」正是最佳方案之一! 蚯蚓肥是什麼 蚯蚓肥,是指蚯蚓消化廚餘、廢棄農作物後產生的「糞便」。根據研究,蚯蚓每天可消化約等同自己體重的有機廢棄物,並產生無臭味、具有堆肥價值的糞便,比起傳統僅利用微生物進行發酵的「堆肥」更有效率。除此之外,蚯蚓本身也可以讓土壤空氣流通,並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等,有助於植物根系的生長,進而提高養分吸收。 在家裡如何自己做蚯蚓肥 如果在家裡有種些農作物,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木箱飼養蚯蚓,以植物培養土或菇類廢棄物當作養殖土,混合果皮後再放入蚯蚓,並利用蔬菜、豆渣當作飼料,養殖大約八周即可收穫一次糞便,來作為農作物的肥料!但要注意的是,柑橘類果皮或是香辛類蔬菜材料對蚯蚓會造成刺激,不適合當成蚯蚓的飼料。而家庭直接產生的廚餘,不僅油脂、鹽分過高,還可能因發酵產生讓蚯蚓不適的物質,也不是這麼適合蚯蚓,應當避免。 蚯蚓是大自然的瑰寶,可幫助植物生長並維持生態平衡,使用蚯蚓輔助處理現代的廚餘及農業…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紅遍全球的紅藜、黑藜、藜麥,營養價值有何不同?

藜麥原產於南美,是印加民族的傳統食物,由於含有豐富的營養,在現代受到許多人推崇。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看見藜麥適應環境的強大能力(海拔0~4000公尺、攝氏-8℃~38℃都可以順利種植),為抵禦全球氣候變遷、促進全球糧食安全而大力推廣藜麥,甚至將2013年定為「國際藜麥年」讓人們更認識藜麥的重要性。 藜麥顏色就是植化素的顏色 依據果皮顏色不同,可將藜麥概分為紅藜麥、黑藜麥以及白藜麥三種。而不同的顏色也象徵著它們擁有的植化素,例如:紅藜麥與黑藜麥中的甜菜紅素(betacyanins),賦予了它們紅色與黑色,而米黃色的白藜麥雖相對缺乏色素,但也富有多酚類、黃酮類等植化素。 除了植化素的差異,三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營養成分差不多,也都富有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是營養豐富的好食材。值得一提的是,藜麥在分類上雖屬全榖雜糧類,但因為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比例優良,且含有一般植物來源蛋白質較缺乏的離胺酸及蘇胺酸,屬於少見的優質植物蛋白質。 台灣藜 膳食纖維更勝進口藜麥 其實想吃藜麥不一定要仰賴進口,除了原生於南美洲的藜麥,台灣也有原生種、近年被研究正名的「台灣藜」,它的膳食纖維含量,平均而言較國外的還…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為什麼削山藥容易皮膚癢?該怎麼辦?灃食解析給你聽!

山藥是常見的食材,原名薯蕷,又有山薯、山芋等稱呼,不同品種的外表、口感都有不同,市面上可看到球狀、塊狀、橢圓、長條型等四種。處理山藥時總會發生皮膚癢,甚至發生紅斑等類過敏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植物鹼、皂素是手癢的元兇 未烹煮過的山藥中含有許多植物鹼和皂素,皮膚較敏感的人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就容易會引起紅、癢的狀況,這就是許多人處理山藥時會感到皮膚不適的原因。 避免手癢紅腫的方式 這些植物鹼、皂素大多為水溶性或不具耐熱性,因此可先將山藥稍微用水煮過以減少山藥所含的刺激性物質,後續去皮可更順利。若擔心先水煮再去皮會影響烹調口感,建議可戴手套再削皮,就可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如果,在處理山藥過程發生皮膚劇烈不適的現象,建議用水大量沖洗肌膚表面殘餘的刺激性物質,若要繼續料理則戴手套烹調,才能避免皮膚不適的現象持續發生,如果紅腫和癢的症狀沒有消退,建議到醫院尋求醫師協助。 不只山藥,削皮導致的手癢也常發生在芋頭、奇異果與芒果中,每個人對天然存在的物質都有不同的耐受度,如不希望享用美食時發生不適,平時可多留心是否對某些食材較敏感,直接避免接觸這些食材,是最佳預防方式。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屏東恆春的在地名產-綠豆蒜是什麼呢?

屏東恆春的在地知名小吃綠豆蒜,到底是什麼呢?在Google搜尋時,鍵入綠豆蒜就跳出「綠豆蒜是什麼」,顯示有許多人還是不知道綠豆蒜是什麼,若從名字得義,綠豆蒜究竟是蒜頭?還是綠豆湯加上蒜? 綠豆蒜就是綠豆,不是蒜也不是綠豆加上蒜 其實兩者都不是,而是因為綠豆在去皮得到綠豆仁時,外觀與蒜末非常相似,因此稱為綠豆蒜,以後不要在誤會綠豆蒜是一種蒜頭,綠豆蒜其實就是去除綠色外殼的綠豆仁! 綠豆蒜的起源 綠豆蒜最早起源於農業社會的屏東,由於務農非常需要體力,而綠豆仁配上甜湯含有豐富的澱粉、糖,剛好可讓農夫快速補充能量,因而讓綠豆蒜成為農人餐間常見的點心,而現今更是演變成在地小吃。 傳統在地的綠豆蒜吃法,通常是搭配甜湯一起食用,首先將綠豆仁洗淨泡水、煮熟或蒸熟後,再搭配甜湯或是剉冰,最後選擇要加的配料通常會添加粉圓、粉條、桂圓等,是一道冷熱皆宜、四季都可享用的甜品。 在屏東車城和恆春老街上,還能看到許多綠豆蒜的店家,下次去玩不妨試試這道地的古早味點心。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用米當嬰兒的副食品適合嗎?

寶寶出生後4個月內,媽媽的母乳是最好吸收,同時貼合寶寶發育需求的營養來源。但隨著寶寶成長,母乳逐漸無法完全符合營養需求,這時就需要副食品幫助,來讓孩子發展更好! 「副食品」是什麼? 輔助寶寶斷奶,直到徹底習慣固體食物的階段性飲食,就是所謂的「副食品」。根據專家建議,寶寶在4~6個月大時可接觸副食品,原因如下: 此時消化能力逐漸發展成熟:寶寶4個月大後,消化液、各種消化酵素的分泌量逐漸具備水平,可開始消化母乳、乳品以外的食物。 可同時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時正是寶寶開始發展吞嚥、咀嚼等肌肉協調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時刻,透過餵養「副食品」的刺激,可讓寶寶發育的更好。 培養孩子的食性:此時寶寶對世界充滿好奇,對各種食物都比較願意嘗試,及早攝取副食品,可讓寶寶長大後比較不挑食。 因此,適時的讓寶寶開始吃副食品非常重要。 副食品建議循序漸進 在提供孩子副食品時,須注意寶寶的的適應狀況,尤其是給予新食物時,一次只試一種並小口嘗試,確認無問題後才繼續提供給寶寶,以免寶寶過敏或有不良反應。而副食品的質地也很重要,依據寶寶吞嚥能力發展,從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再到固體食物,讓寶寶可以慢慢適應。 米適合作為…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四神湯的四神是什麼?大小薏仁又有什麼差別?

寒冬即將來臨,一碗熱騰騰的四神湯,是暖身子的好選擇!最傳統的四神湯,是加入芡實、蓮子、淮山與茯苓四種食材,在中醫上具有健胃、補腎、利濕的作用,但在成本及符合台灣人飲食習慣的考量下,常以薏仁代替芡實和茯苓。 「小薏仁」不是真正的「薏仁」 市面上俗稱的「小薏仁」並不是真正的薏仁,而是經過脫殼處理的「大麥仁」。雖然大麥仁形狀、大小和薏苡(真正的薏仁,又俗稱大薏仁)類似,但兩者親緣程度低,所含的營養素也不一樣。 而由於大麥仁以「薏仁」命名的俗稱常造成民眾的混淆,衛福部在2017年開始,規定市售大麥產品如以「小薏仁、洋薏仁」等類似薏仁的俗名作為商品名時,須如實於標示原料名「大麥」,以協助消費者購買到真正用「薏苡(大薏仁)」製成的成品。 另外除了標示外,也可用外觀作為區別兩者的基準: 體積大小:薏苡>大麥仁 溝槽深度:薏苡>大麥仁 大薏仁、小薏仁,大多都是精緻澱粉! 薏苡和大麥仁根據食品成分資料庫有不同的三大營養素,但在加工過程中,其實都已把最具備營養價值的「麩皮」去除,只留下胚乳的部分,屬於精緻澱粉。如想攝取薏苡和大麥仁的完整營養,建議選擇未精緻的「糙薏苡」和「全大麥」,可攝取到更完整的膳食纖維…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不吃皮的水果需要清洗嗎?

冬天盛產的蜜棗,連皮一起吃又脆又甜,那不連著皮一起吃的水果,像是橘子、柚子、百香果等,是不是不用特別清洗也沒關係呢? 需剝皮的水果還要清洗嗎? 確實清洗不僅可以除去水果表面的塵埃,也可以去除大部分殘留在果皮上的農藥,一般而言,農藥可依作用的方式分為系統性農藥及接觸性農藥:  系統性農藥 系統性農藥會由外而內地經由植物的氣孔或透過根系吸收,而均勻散佈在整株植物各個部位,隨著時間會在植物中自然分解代謝,無法透過清洗完全去除。 接觸性農藥 使用後會附著於蔬果表面,透過裁切或剝皮前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可去除大部分農藥。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農藥,透過清洗都可減少,因此建議食用水果前還是以大量流動清水清潔。   如果真的很擔心農藥殘留超標對於人體的影響,建議: 從源頭作把關: 選擇標章食材,這類的食材都經嚴格檢驗,農藥殘留或超標可能性低,品質有保障,或挑選通過更嚴格標準的有機農產品。 清洗端更仔細: 使用大量流動清水,如遇到表皮凹凸的蔬果更可搭配軟毛刷輕輕刷洗果皮,也可降低農藥殘留問題。 裁切時多留心: 裁切前確實清洗水果外皮,可避免因刀具沾染外皮農藥後汙染乾淨果肉。若在外購買鳳梨等代客裁切…
Read More
快問快答農糧作物

蔬果清潔劑的原理是什麼?

不少人清洗蔬果時會使用「蔬果清潔劑」,清洗的原理為何?真的可以洗得比較乾淨嗎?會有殘留問題嗎?今天就來為大家破除迷思! 界面活性劑的原理與肥皂相同 蔬果清潔劑是利用「界面活性劑」的原理來清潔蔬果,界面活性劑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具有這種特性的物質稱為兩性(amphiphilic)物質,利用親油端與脂溶性污漬結合、親水端與水分子結合把污漬帶走,日常用的肥皂也是利用這種原理去除污漬! 選購有合格標示的洗滌劑 政府已制定食品用洗滌劑的相關規範,像是不得檢出螢光增白劑、非供食品用的洗滌劑不得稱為食品用洗滌劑等,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仔細查看背面商品資訊,注意是否為食品用!由於這些也是額外加入的洗滌劑,提醒民眾仍需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 正常清洗已能降低農藥殘留問題 洗菜大原則為「先浸泡、後沖洗、再切除」,清洗時以清水先浸泡3分鐘,待農藥溶解在水中後,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值得注意的是,浸泡時間不需太長,重點是以流動的水沖洗,才能讓水流帶走蔬果的殘留農藥,而先洗後切,可以避免農藥汙染刀具,不致使刀具上的農藥汙染至其他乾淨的部位,減少蔬果表面或果肉被農藥污染的風險。 目前農藥檢驗是以尚未清洗、去皮的生…
Read More